2007年,朔州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围绕 “十一五”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“两个翻番”的战略目标,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,民生得到较大改善,全市国民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。

  一、综 合

  初步核算,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30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8%。增幅高于全省1.6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三位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.1亿元,比上年增长6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201.55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99.51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3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 8.8:61.1:30.1。

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1696元,比上年增加6215元。人均水平从上年的全省第四位跃居全省第二位。分县区看,朔城区生产总值82.66亿元,增长23.5%;平鲁区 83.96亿元,增长16.7%;山阴县57.2亿元,增长19.1%;怀仁县74.5亿元,增长18.7%;应县15.61亿元,增长16.5%;右玉县13.67亿元,增长16.8%。

 

图1:2003年——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

 

 

 

 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0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53.1%;一般预算收入30.2亿元,增长61.3%。两项收入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位。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37.8%,比上年提高4.7个百分点。分县区财政总收入,朔城区7.61亿元,增长39%;平鲁区7.08亿元,增长 32.3%;山阴县13.59亿元,增长35.7%;怀仁县13.17亿元,增长26.2%;应县1.31亿元,增长30.4%;右玉县1.66亿元,增长56.9%,开发区0.4亿元,增长37.6%。

 

图2:2003-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及增长幅度

 

 

  全年财政总支出58.15亿元,比上年增支15.99亿元,增长38%。其中:一般预算支出44.12亿元,同比增长17.9%,比上年增支6.69亿元;基金支出14.03亿元,同比增长196.9%。一般预算支出按功能来看,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.09亿元,减少35.1%;公共安全支出3.04亿元,同比增长62.3%;教育支出9.02亿元,同比增长44.9%;科学技术支出0.35亿元,同比增长178.9%;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.67亿元,同比增长344.8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.02亿元,增长35.5%;医疗卫生支出2.23亿元,增长65.1%;环境保护支出1.98亿元,增长3.5%;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.71亿元,增长23.4%;农林水事务支出5.05亿元,增长77.2%;交通运输支出0.74亿元,增长120.5%;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.03亿元,增长12.8%。

 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.1%,比上年上涨4.1个百分点。涨幅比上年升高了2.14个百分点,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.5个百分点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.3%,原材料、燃料、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 105.5%,涨幅分别比上年提高2.3个和5.5个百分点。

 

图3:2003年—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

 

 

  全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了3.5%,涨幅比上年上升了2.5个百分点,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.7个百分点。

 

表1: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

 

指标 

比上年上涨(%) 

居民消费价格 

4.1

食品 

10.0

其中:粮食 

7.6

烟酒及用品 

4.6

衣着 

2.3

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 

2.5

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 

-0.3

交通和通信 

-3.3

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 

0

居住 

5.4

 

 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74.04万人,比上年增长4.6%。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.66万人,比上年增长4.6%。在城镇就业人员中,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364人,增长2.1%;第二产业64127人,增长4.2%;第三产业69123人,增长6.5%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2%,比上年下降0.4个百分点。

  二、农 业

 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8.65万亩,比上年增长2.6%;全年粮食总产量732484吨,比上年增长0.6%,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玉米产量598536吨,增产4.7%;甜菜产量198349吨,比上年增产133.5%;蔬菜产量1231626吨,增产78%。

 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.78万吨,比上年增长2.1%。牛奶产量40.17万吨,增长16.9%;禽蛋产量1.69万吨,增长9.7%。奶牛存栏量 13.86万头,比上年增长14.4%;生猪存栏量18.65万头,增长11.9%;羊存栏量93.16万只,增长1.7%。

 

表2: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幅

 

产品名称 

产 量(吨) 

比上年增长(% 

粮食 

732484

0.6

#谷物 

649258

3.3

#玉米 

598536

4.7

#豆类 

28828

-11.5

夏杂豆 

11733

3.1

#薯类 

54398

-19.1

油料 

24879

-17.5

#胡麻 

20172

-15.4

甜菜 

198349

133.5

蔬菜 

1231626

78.0

 

  年末,全市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98个,比上年增长27.7%。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,粮食加工量达30万吨,玉米加工能力25万吨,马铃薯加工能力30万吨,杂粮加工能力8万吨,油料加工能力5万吨,甜菜加工能力40万吨。

  全市农机总动力年末数174.61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5.8%。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782台,增长5.3%;农用水泵10968台,增长3.4%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121.71千公顷和88.19千公顷,分别比上年提高1.1%和1.2%。

  年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5个,带动农户5万户,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6%。

  全市耕地年末保有量为547.97万亩,比上年的548.88万亩减少0.91万亩。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(折纯)6.85万吨,比上年增长4.7%;地膜使用量2892吨,增长2.3%;地膜覆盖面积61.3千公顷,增长7.7%;农药使用量656吨,增长1.5%;农村用电量(不包括县办工业、城镇生活用电)16321万千瓦小时,增长2.3%。

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23.8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.3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6%,增速居全省第三。

  主要工业品生产全面增长。见下表:

 

表3:2007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幅

 

产品名称 

产 量 

比上年增长(% 

原煤(万吨) 

10822.81

16.4

洗煤(万吨) 

8356.86

26.2

发电量(亿千瓦时) 

224.21

0.8

乳制品(万吨) 

44.41

73.7

日用陶瓷(万件) 

39929

19.7

水泥(万吨) 

75.21

5.2

合成氨(万吨) 

16

16.8

农用氮、磷、钾化肥(万吨) 

10.65

18.2

电石(万吨) 

64.3

-18.4

石墨及碳素制品(吨) 

1689

-38.6

铁合金(万吨) 

12.3

51.7

啤酒(千升) 

3682

-49.7

白酒(千升) 

1515

88.0

 

  工业企业运行效益持续提高。全市1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4.03亿元,比上年增长26.3%;实现利税65.58亿元,增长28.1%;实现利润26.92亿元,增长18.5%。其中:中央企业实现利税32.09亿元,增长22.1%;地方企业实现利税33.48亿元,增长34.4%。

 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67家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.71亿元,比上年增长34.5%;实现工程结算利润2.44亿元,增长51.7%。建筑企业建筑施工面积143.06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加16.96万平方米,增长13.5%。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96.55万平方米,增长10.5%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全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.94亿元,比上年增长60.8%。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其中,城镇以上投资142.7亿元,比上年增长57%;房地产投资10.4亿元,增长50%;农村非农户投资10.22亿元,增长142.3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126.98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57.1%;商品房销售面积64.48万平方米,增长35.2%。

 

图4:2003年—200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各年完成情况

 

 

 

  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项目隶属关系分,地方项目投资137.31亿元,比上年增长60.6%;中央项目投资15.63亿元,增长62.9%。按县区分,朔城区全年投资42.08亿元,增长42.9%;平鲁区33.45亿元,增长547.8%;山阴县20.75亿元,增长30.8%;怀仁县34.36亿元,增长43.6%;应县13.02亿元,增长62.5%;右玉县9.27亿元,增长245.4%。

  固定资产投资中,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。其中,第一产业投资4.9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6%;第二产业投资92.7亿元,增长87.7%,第三产业投资55.3亿元,增长33.1%。第二产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,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60.6%。其中采矿业投资41.5亿元,比上年增长76.5%;制造业投资 27.4亿元,比上年增长97.9%;电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3.8亿元,增长97.9%;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7.56亿元,增长1.26倍;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4.27亿元,增长4.88倍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7.67亿元,增长2.11倍;交通运输业投资8.06亿元,与上年基本持平。

  全年全市在建项目322个,比上年增加95个,增长41.9%;投产项目212个,比上年增加136个,增长1.8倍。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率达65.8%,比上年提高32.4个百分点。全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36.22亿元,比上年增长2.7倍;竣工房屋面积273.31万平方米,增长 1.14倍。

  全市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:原煤开采1045万吨/年,洗煤1250万吨/年,火力发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,其他发电3.37万千瓦,水泥30万吨/年,氮肥生产能力5万吨/年,磷肥生产能力3.5万吨/年,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1万吨/日,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3公里,城市永久性桥梁1座,城市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/日,高等院校学生席位1.53万个,宾馆、招待所客房数766间。

  五、国内贸易

 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4.5%,增幅居全省第一位。分销售地区看,市的消费品零售额18.8亿元,增长27.1%;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2.8亿元,增长23.8%。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开拓成效显著,完成消费品零售额21.8亿元,增长25.3%。

  分县区看,朔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2.23亿元,比上年增长28.9%;平鲁区10.83亿元,增长21.4%;山阴县11.71亿元,增长21.9%;怀仁县23.64亿元,增长22.1%;应县8.36亿元,增长26.7%;右玉县4.81亿元,增长27.2%。

 

图6:2007年各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情况

 

 

 

 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,达到10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9.9%,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。

 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100家,比上年增加27家。其中批发零售单位71家,增加17家,增长31.5%;住宿餐饮业单位29家,增加10家,增长52.6%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134.8亿元,比上年增加41.5亿元,增长44.5%。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,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50%,肉禽蛋类增长76%,服装鞋帽类增长74.1%,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下降72%,家具类增长36.7%,日用品类增长47.3%,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1.5%,化妆品类增长9.1%,金银珠宝类增长172.4%。

  六、对外经济

 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6544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17%。其中进口额5409万美元,增长422.9%;出口额1135万美元,增长10.2%。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37.47亿元,下降8.1%。吸引外来直接投资59.28亿元,比上年增长6倍。

  在全省组织的六大招商洽谈会上,我市签约项目179个,协议总投资1440.96亿元,落地132个,到位资金149.99亿元。以部门为主体组团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,2007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上,我市有3个项目签约,总投资4.28亿元,分别占全省总数的5.3%和5.2%,首次打破历届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我市签约项目“零”的纪录。

  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
  全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8.63亿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0.5%;完成旅客周转量7.72亿人公里,比上年增长2.3%。

  年末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7898.15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127.87公里。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4.05万辆,比上年增长13.5%。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.77万辆,增长16.9%。私人轿车拥有量0.84万辆,增长52.7%。

 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2.15亿元,比上年增长12%。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1.02亿元,增长36.2%;电信业务总量11.13亿元,增长11.3%。固定电话年末达到309927部,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0.3部/百人;全年移动电话达到568627部,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7.3部/百人。

  全年全市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3.2亿元,比上年增长了3倍。全年共接待入境国际旅游者2.87万人次,其中外国人2.24万人次,分别比上年增长50.6%和67.3%;接待国内旅游者264.63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22.7%。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93.69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68.4%;国内旅游总收入15.11亿元,增长64.1%。年末全市星级饭店达到9家。

  八、金融和保险业

  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实现现金收入1072.4亿元,比上年增收230.9亿元,增长27.45%;累计现金支出1111.8亿元,同比多支出244.3亿元,增长28.2%;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9.4亿元,同比多投放13.4亿元,增长51.4%。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3.93亿元,比年初增加74.42亿元,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41.62亿元,比年初增加42.88亿元;各项贷款余额 140.22亿元,比年初减少4.64亿元。存贷款差额达到243.71亿元。

  年末全市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7家,全年保费收入4.6亿元,比上年增长34.6%。其中,寿险收入2.3亿元,增长21%;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353万元,增长18.4%;财产险收入2.2亿元,增长26.2%。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总额1.72亿元,增长26%。其中,寿险给付6518万元,增长21.2%;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526万元,下降11%;财产险赔款1.02亿元,增长33.3%。

  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 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37所,其中普通高中 13所,普通初中104所,完全中学8所,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;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4所,职业中学23所,其中职业高中11所,职业初中12所;年末全市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276人,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021人,其中高中专任教师2442人,初中专任教师5579人;全市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19人,其中职业高中专任教师425人,职业初中专任教师494人;全市共有小学1045所,小学专任教师10988人。全年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226人,在校生4315人,毕业生1442人;普通高中招生13288人,在校生41345人,毕业生14141人;全年普通初中招生33067人,在校生103795人,毕业生32117人;全年职业高中招生3415人,在校生7929人,毕业生2642人;全年职业初中招生2930人,在校生10378人,毕业生 2384人;小学招生34079人,在校生196902人,毕业生36047人。特殊教育学校2所,专任教师51人,本年招生58人,在校生282人,毕业生44人。全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.99%,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9.7%,小学辍学率为0.07%,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99.86%,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.80%,初中辍学率为0.85%。

  全市共有23所民办普通中学,在校生36725人;16所民办小学,在校生23481人;6所成人中等学校,在校生2600人。全市共组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5项,其中省级项目39项,市级86项。取得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1项,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。建成国家级星火学校1所,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1个,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个,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1个。全年向国家递交专利申请52件,比上年增长11.56%;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50件,同比增长8.7%。

  全市共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,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2项,省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,技术产品产值达3.36亿元。全市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1家,市级示范企业8家。

  全年共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7个,新建成省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2个,创建科普示范乡镇68个,科技示范户745家,示范基地15个,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8 家,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17项,其中12个项目列为省级星火计划。全市有2家甲级科技咨询机构,1家丙级科技咨询机构,取得高级注册科技咨询师资格12 人,中级注册科技咨询师资格31人。

  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 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、群众艺术馆7个,艺术表演团体7个,公共图书馆6个,博物馆3个,文馆所6个,乡镇文化站69个,村级文化活动室200个,广播电台5座,电视台3座。全市年末电视综合覆盖率98.5%、广播综合覆盖率94.0%。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6285户,比上年增长3.1%。每千人拥有计算机83.9台,比上年增26.5台。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5.24 万册,增加0.6万册。

 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(不含诊所等)141个,其中医院42个,卫生院69个,门诊部6个,采供血机构1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8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7个,卫生监督所7个,急救中心1个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738人,其中执业医师(含助理)3486人,注册护士1067人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4523张,其中医院床位3589张,卫生院拥有床位934张。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3.4人,每千人拥有病床2.98张,分别比上年增长0.4%和3.2%;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60.1%,比上年末提高15.73个百分点;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3.3%。

  全年全市报告甲、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777例,报告死亡2人,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9.9538人/10万,死亡率0.1324人/10万。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39.76人/10万,比上年下降21.37%;婴儿死亡率为4.77‰,下降了4.6%。

  年末全市城市辖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,覆盖了城市辖区人口197669人,覆盖率达54.2%。全市有五个县(区)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,覆盖率达83.3%,比上年提高30%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721179人,参合率达85.35%。

 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活动120次,参加总人数12万人次。体育彩票销售1620万元。全年全市共夺得省级比赛铜牌3枚。在6月份举行的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资格赛上,我市共有28人取得省运会资格。年末全市共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、站点120个,体育指导员150人,其中一级5人,二级70人,三级75人。全市常年坚持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达48万人。

  十一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 152.66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93万人。其中女性人口73.68万人,男性人口78.98万人,男女性别比(以女性为100)为107.2。人口自然增长率6.1‰,比上年下降0.54个千分点。分城乡看,城镇人口66.89万人,乡村人口85.77万人,城镇化率为43.8%。

 

表4: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

 

 

指标 

年末数(人) 

比重(% 

全市总人口 

其中:城镇 

乡村 

其中:男性 

女性 

其中:1-14 

15-59 

60岁以上 

其中:65岁以上 

1526556

668889

857667

789763

736793

292946

1043859

171738

121514

100

43.82

56.18

51.73

48.27

19.19

68.38

11.25

7.96

 

  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779元,比上年增长19.6%,收入水平在全省的位置由上年的第七位跃升到第五位,增长幅度位居全省第三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.4%,比上年上升1.2个百分点。全年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458元,比上年增长27.1%。其中企业单位增资额度最高,人均增加5165元。

 

图7:2003-20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

 

 

  

  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46.6元,比上年增长22%。收入水平比上年前移一位,居全省第六位,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,家庭经营收入3004.5元,比重占到73.5%,同比增长23.3%;工资性收入985.1元,比重为23.7%,同比增长21.8%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.8%,比上年上升1.7个百分点。

 

图8:2003—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

 

 

  农村占人口20%的低收入者收入为1384.3元,比上年增长41.5%,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9.5个百分点;城镇占人口20%低收入者收入为4923元,增长28.7%。

 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1102人,比上年末增长3.2%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365人,比上年增长5.4%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182人,比上年增长1.2%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385人,比上年增长1.9%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65人,比上年增长75.4%。年末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468人,比上年增长5.7%。全年城镇居民有57162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,比上年增加3847人;农村居民有65946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,比上年增加4104人。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75.8%,比上年下降5.2%。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31288人享受到政府每月30元的养老补贴。

  年末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6个。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953万元,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500.3万元,受益8306人次。

  十二、城市建设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

  全年全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达到13个,比上年多11个,其中本年新开工建设项目6个,比上年多5个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37.24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提高2.1个百分点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2%,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;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71.3%,提高12.1个百分点;城市污水处理率 91.6%,提高63.5个百分点。

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.4%。农村铺开的户用沼气池、大型沼气池、秸秆气化、户用生物质能炉示范工程完成9003户,安装太阳灶上千台。

  全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6.5万吨,比上年下降5.17%;化学需氧量排放1.3万吨,比上年下降3.7%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,比上年多16天,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三级标准。

 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39人,比上年下降25.9%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.421人,比上年下降0.432人;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.11人(含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平朔分公司),下降0.2%。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1起,减少32起,下降7.4%;死亡125人,减少17人,下降11.9%;直接财产损失187.29万元,增加13.9万元,增长8%。

 

  说明:1.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。

  2.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(行业)提供。

  3.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
  4.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
  5.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;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。

  6.实施在地统计改革后,朔城区与平鲁区经济总量数据与历史数据不再衔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