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3日,《朔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(以下简称《公报》)如期公布,《公报》在内容上共分为十三个部分,分别以文字、图表的形式,详细介绍了2010年全市经济、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成就,再现了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朔州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正确领导下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大力弘扬右玉精神,艰苦奋斗,奋力赶超,经济平稳较快增长,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的良好局面。  
  一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,有效的巩固了应对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果  
  在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61.3亿元,同比增长10.6%的基础上,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70.1亿元,同比增长13.8%,增幅比上年提高3.2个百分点。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,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.5个百分点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0.5亿元,同比增长8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9.0亿元,同比增长16.0%;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0.6亿元,同比增长11.9%。  
  二、农业势头发展良好,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 
  由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和农业生产条件、机械化水平的大规模的提高,全市粮食产量再获丰收。《公报显示》,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89.7万吨,比上年增产24.3%,比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1.4和9.1个百分点,产量再创历史新高。其中玉米产量72.6万吨,增长25.7%。  
  在国家支农惠农的政策大力支持下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3.2万公顷,比上年增长2.1%。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.6万公顷,增长1.9%;油料种植面积3.0万公顷,增长5.8%。玉米种植面积14.3万公顷,增长10.4%。  
  在农机下乡、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,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06万千瓦,比上年末增长6%。机械耕地面积23.8万公顷,机械播种面积17.8万公顷,机械收获面积6.2万公顷,分别比上年增长6.55%、12.47%和38.44%。  
  三、工业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,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 
  随着煤炭机械化升级改造的大力推进和煤炭重组工作的结束,全市煤炭企业产能大幅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因素的影响下,煤炭工业的一路飘红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全市工业经济在上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,再次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,确属不易。《公报》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0.1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1%。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.91亿元,同比增长29.55%;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47.18亿元,同比增长18.21%。全年全市共生产原煤15994.81万吨,比上年增长26.1%,全年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09.86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55%,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.05%,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7.39个百分点,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.64%。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回暖,市场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,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,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3亿元,比上年增长31.73%;实现利税192.86亿元,比上年增长52.88%。  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,投资结构相对趋于合理  
  2010年在国家、省、市一系列的政策的驱动下,一批基础性项目和重点工程相继开工,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24.02%。其中,城镇投资361亿元,增长25.4%;农村投资12.95亿元,下降5.09%。按产业分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.98亿元,下降19.81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7.45亿元,增长36.11%;第三产业投资126.52亿元,增长10.34%。
  五、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,物价水平稳中有升  
  在国家家电下乡、家电补贴、汽车下乡、汽车补贴等扩内需政策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双重因素的驱动下,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.6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3%。其中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0.0亿元,增长19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.6亿元,增长13.0%。全年市区居民消费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.2%,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3%。  
  六、金融信贷运行平稳,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 
  一年来全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加快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,努力化解各类经营风险,在对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,确保了金融业自身的平稳健康运行。《公报》显示,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9.32亿元,比年初增加127.51亿元,增长19.87%,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4.12亿元,比年初增加124.25亿元,增长19.42%;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0.11亿元,比年初增加15.58亿元,增长8.01%,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7.68亿元,比年初增加18.71亿元,增长10.45%。随着煤炭企业的重组,开工企业数目的增多,工业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好转,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2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46%,增幅比上年提高12.66个百分点;一般预算收入55.75亿元,增长20.62%,增幅比上年下降1.68个百分点。  
  七、就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,民生事业成绩斐然  
  一年来,围绕保持城乡居民稳定增收这一目标,市县两级政府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,扩大就业,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调节作用,加大力度实施惠民政策。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57.74元,比上年增长13.28%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02.7元,增长15.2%。年末全市就业人员82.3万人,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7.9万人。全年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.66万个;创业带动就业人数5570人;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8045人,其中安置“4050”等就业困难人员2682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3%,控制在了省定4.2%的目标之内。年末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3.62万人;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2.03万人;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2.42万人;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1.64万人;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6.31万人。  
 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.51万人,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.11亿元;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.37万人,发放农村低保资金0.56亿元。全年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1.67亿元。  
  八、生活环境不断改善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 
  全市以科学发展为指导,不断加强城市建设,完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,提升市民生活品味,优化市民生活环境。《公报》显示,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.79%,比上年提高1.49个百分点;污水处理率达到92.14%,提高3.97个百分点;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5.02%,提高16.28百分点;集中供热面积1935.98万平方米,增长30.64%,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1.05%,提高11.97个百分点。  
  在全市经济取得成就的时候,全市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财政规模的持续扩大,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每个市民身上,共享改革成果。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体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欣欣向荣。年末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%。全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招生0.46万人,在校学生达到1.25万人;普通高中共招生2.06万人,在校学生达到5.57万人;初级中学共招生3.50万人,在校学生达到10.43万人。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,集体艺术表演团体5个;文化馆7个,博物馆6个。广播电台5座,电视台3座。有线电视用户9.1万户。广播人口覆盖率94.06%,电视人口覆盖率98.56%。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(含诊所)366个(不包括村卫生室),其中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8个。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5789张;卫生技术人员8786人。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.87%。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2572万元,比上年增长36%。全市拥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、站点112个,体育指导员965人,全年举办体育比赛活动85次。  
  2010年的成绩为“十一五”的圆满收官画上了一个句号,为“十二五”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比如支柱产业单一、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。我们要借助全省成为综改试验区的东风,做好先行、先试,在2011年取得更好的成绩!